南京市中学骨干教师课程开发技能进修班出访报告
美国加州中学教育缩影
南师附中 谢 鹏、桥林中学 程康君
南京市骨干教师培训团赴美国进行了为期15天的培训与考察。重点考察学习了美国加州教育的诸多方面,针对本次考察活动,简单总结如下: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
“共同核心标准”作为整个学校考察活动中校长、专家、督学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概念,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前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倡导各州推行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时提出:我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新的21世纪评价标准,这些标准不是简单衡量学生会不会在考试中做提携不切实际的题目,而是考察它们是否具备21世纪的技能,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企业家风范和创造力等。共同核心标准主要包含四个理论:Communication 沟通力、Collaboration合作力、Creativity创新力、Criticalthinking 批判性思维能力,简称4C能力。
沟通力、合作力即能够有效地表达观点、倾听他人,并在各种团队环境中与他人有效协作。批判性思维能力即能够有效思考、辨明价值和做出明智的判断,并能综合运用传统和非传统的手段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创新力就是能够贡献新颖、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并采取创造性的行动。
这一标准详细规定了K–12(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学生于各个年级结束之时,在英语文学和数学方面应该掌握的知识。这一规划由全美州长协会(NGA)和全美州首席教育官理事会(CCSSO)共同发起,旨在州际建立起一致的教育标准,并确保中学毕业生为实行学分制的两年、四年制的大学教育以及直接就业做好准备。简而言之,奥巴马提出共同核心的概念,是为了学生无论进入大学还是职场都能获得成功。
在美国的课堂上,教师就特别注重4C能力的培养,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的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舞台的中心。给我们上课的Keith老师曾讲过一节地理课例,从这个课例,我就能大概体验到美国课堂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很多项目都是团队合作完成的;注重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寻求答案,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多样化的课程
1.“选修课”和“必修课”
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纲要或标准由州政府制定,各个学区根据州政府制定的课程标准选用教材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美国加州的小学主要开设有英文、算术、科学、地理、历史、社会学习、体育、音乐、美术和劳动。中学主要开设有英语、数学、外语、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学习(包括政治、历史和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及职业教育等课程。当然,中小学的课程设置除了前述的各门核心课程之外,还开设有丰富多彩的非核心课程即选修课。各校要求学生必须修满一定学分方可毕业,这些学分中既包括州政府规定的必修课,也包括学校确定的选修课,而不同课程都有相应的学分。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们的选修课程,加州的学校在统一的测试标准要求下,可以根据各校学生、师资、社区的具体情况,整合各种资源,开发具有地域和学校特色的各种形式的课程,既让学生能够学自己喜欢的课程,让他们充满对学习的兴趣,又满足学生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我们在参观一所中学时,走进了他们的选修课堂,中文课上,他们用笔绘成语,用图描古诗,无限创意跃然纸上;陶艺课上,他们捏泥巴,绘陶器,各种灵感相互碰撞;音乐课上,他们在电脑前作词谱曲,让内心的独特感受自由流淌;烹饪课上,他们研究菜谱,亲自下厨,别样滋味在舌尖停留;手工教室里,陈列着学生亲手制作的简易自行车、自动售货机甚至还有一艘学生自己设计制造的一下水就能行驶的动力船。
创造力从哪里来?就在课堂的提问中,浓厚的兴趣中,丰富的小组活动中,自己动手的过程中……
2. “选课制”和“跑班制”
美国的初中和高中学生,都实行“选课制”和“跑班制”。所谓选课,是针对他们的课程设置而言,美国的中学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跑班”,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所有学生根据课表到相应的教室跑班上课。除去必修的几门基本课程之外,学生可以从所列的大量选修目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因此,他们的课间学生总是身影匆匆,从一个教室赶往另一个教室。因此我们就曾在学校里领略了下课铃响后全体学生倾巢而出奔赴下一课教室的“壮观”场面。
因为实施“跑班制”,学校没有固定的班级,也没有统一的课程表,由于自己选课,学生的课程表各不相同,每个学生都有一张独立的课程表。为了帮助学生选课,在学生入学前,学校会为学生举办选课指导讲座。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设计出自己的课程表。
因为是自主选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很强,学习起来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像木工、汽车修理、陶器制作、厨艺等丰富多彩的课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能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美国有许多人喜欢自己设计并盖房子,也大多是有高中选修的木工做基础;美国教师的敬业、乐观,也与他们自主地选择职业有关。
这样的课程设置,这样的课程执行的到位,不禁让我们感叹美国的中小学真正是在实行素质教育。想想我们身边的孩子,有的喜欢做手工,有的特别擅长运动,有的在绘画方面有特长.可这些爱好和特长,有多少得到了发挥呢?大多数孩子都是在统一的学习模式下,抹杀了个人的需求。美国的做法恰恰相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做到了“扬长”,而不是“补短”,于是走上社会之后,很多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适合于自己的工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中国的人口之多,如果也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那应该是相当大的一笔财富。
三、轻松活泼的课堂
我们观摩了几堂教学课,亲身感受了美国课堂上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教学形式。这些活动有的着眼于调动兴趣,有的为了理解知识,有的针对技能训练,氛围十分活跃。所以,美国的教育是很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课堂中,他们以小组合作讨论为主体,培养学生参与、积极思考,在同伴互助与分享中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耳能力,更重要的是强调创新能力培养。注重阅读写作、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疑问,允许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达。用写来促进做,用做来促进写,促进学生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
在美国,老师虽然没有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四、特色化的硬件建设
1、教室即实验室。
学习培训期间参观了几所学校,在每所学校中我们都能发现,science学科的教室也是他们的实验室,在教室内的四周都摆放着各种实验仪器,学生在学习科学学科理论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将学习的理论采用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将学习的抽象的理论形象的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也是如此,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进行技术的学习,而是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相结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参观的学校大多数的计算机配置均采用的苹果电脑,学生以计算机作为工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作,最后使用计算的技术加以实现。例如,音乐创作课程,学生学习音乐创作的基本常识,借助于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并开展创作,最终实现个人音乐的创作活动。美术创作课程也是如此,教师明确课程的目标,学生借助白纸构思作品,修订完善作品后开展电子化制作,制作的过程中自我学习技术,教师给予必要的辅导。
2、校园内的学生银行。
共同核心需要关注学生的就业技能,参观考察的过程中给大家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学校设立的银行职业体验课程,银行作为为社区提供服务的理念,将银行设立在学校内,为学生提供职业体验的机会。学校银行面向学生招募学生员工,有计划进行金融行业就业的学生可以进行申请,最终由银行根据可录用人员的数量对申请的学生进行面试,合格后方可进行课程的学习。
3、职业技能实验室。
同样基于共同核心,中学建设了各类技能职业技能实验室。例如:为烹饪课程建设的厨房,学生通过学习烹饪技能,可以通过厨房进行现场的实践操作,甚至可以烹饪的食物进行销售,除此之外还有为缝纫课程提供的机架、为扎染提供的染坊等等。
五、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其本身就为创新提供了环境。所以,美国的学生作业和考试大多没有标准答案,教育的目的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写出自己的想法,生产出自己的作品。课堂上,教师赞扬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和尝试,肯定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答案,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不同观念的接纳和容忍,才能让每一个孩子自由发展,最大程度地开发自己的能力。
这样就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凡是注重个性培养,让学生充分发展兴趣的教育,就能培养出有创意、有成就的人才。
这种教育下的孩子也许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但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去成长,绝对是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思想,敢于挑战的人。
对比我们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但普遍缺失创造力。这可能和中国传统和现在的教育体制有关,中国的教育偏重于应试教育,人的创造性思维自然受到压抑。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已经成了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中国在一步步走向富强,中国在一步步崛起,但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不足,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国家真正强大起来,我们的教育要先行动起来,学习他国的长处,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