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淮安市中小学教学质量专题研修团赴美学习考察总结

    海纳百川  腾飞可期

    ——2017年淮安市中小学教学质量专题研修团赴美学习考察总结

     

    强国的铸就有很多积极的因素促成,但强国必定极大地依托于科技,而科技又与教育紧密相关,美国成为很多国家教育考察取经之地。2017年9月5日-9月20日,由淮安市3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质量专题研修团,怀着亲身体验强国教育,观察、比较、鉴别再吸收的学习心态,踏上了充实而丰富的考察之旅。考察主要安排在纽约、华盛顿和洛杉矶市,此次培训参访了4所学校:新泽西罗格斯私立高中、华盛顿威尔逊公立高中、sato数学与科学学院、卡维尔公立小学。在长滩大学与苏教国际本部教室扎扎实实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课程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有《课堂中领导力的转型》《美国k12教育体系》《高效教学与学习方法》《中美教育的比较与思考》《教学质量的评估与思考》等讲座。并与美国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相关交流,领略了美国的基础教育制度,对比中美教育的异同,在思辨中理解美国教育的理念。在此过程中我们团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尽最大努力多看、多听、多问、多讲、多思考、多学习,同时也把我们中国教师最好的形象展示给他们,做中美教育交流的使者。虽然只是浮光掠影,但了解了美国基础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理论和实践,比较系统地认识了美国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拓展视野,打破了原有认知的局限,丰富了对教育的认识。感谢省教育厅、苏教国际、市教育局的领导和老师们,感谢你们的精心安排,周到服务,让我们每一位参训人员收获满满!

    一、初识美国教育,丰富对教育内涵的多元认识

    通过参观不同类型学校,和美国同行们的交流和及时查阅资料等,我们逐渐揭开美国教育的面纱:

    1.美国教育理念——以人为本

        美国的基础教育强调服务性和公平性,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既为最广大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服务,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中国的孩子感叹美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简单、学业轻松的原因。丰富的课程设置,多元化的价值观认同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也印证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特长,不能苛求每个学生都如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2. 美国教育的根本——培养合格公民

        美国的学校教育,整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美国的基础教育,采取12年学制。一般定为小学1—5年级,初中6—8年级,高中9—12年级,这段时间也是美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可供选择的学校有:磁力学校(专业爱好学校Magnet school)、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私立学校(Private school)、公立学习(Public school)、家庭学习(Family school),美国通过中小学教育选择的多元化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3.美国到的课堂教学——尊重、开放

        美国的课堂看似混乱,但这种“乱”也是有序的“乱”,形散而神不散,在不偏离原则的前提下,有规则地进行开放式教学。课堂上,师生总是处于平等交流的氛围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除了必要的指导,没有看到教师否定一次学生。这使得学生常常能够畅所欲言。学生在分享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既肯定他人,也表现自己,从而形成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教师在其中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没有太多灌输性的内容。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美国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合作与处理问题能力更加突出的原因。美国的课堂教学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随处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领导能力及学会尊重他人,而国内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目前还只是为了提高成绩,为了应试。因此在国内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很多都有表演的成份,值得我们好好的反思。近年来,开放式课堂教学也常常被国内教育工作者提及,但实施起来却难以深入。究其原因,我国自孔子兴学以来,教师一直都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灌输式教育也存在千年,虽然人们一直在努力改变这种不对称的师生关系和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但真正需要改变的还是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

    4.升学评价——多元、重过程

       与国内的一考定终生不同,在美国,一年可以有7次高考,各大学基本上都是自主招生。申请大学录取时,以最高的一次考试成绩为准。但考试分数也不能作为录取的唯一依据,学生平时参加的社工记录、在学校的各次考试成绩、个人特长、校长和老师的推荐信等都成为录取的重要评价标准。美国的大学录取会从各个方面衡量学生的水平,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多元化的升学评价标准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可能也是为什么美国大学生的素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

    二、走进美国校园,感受校园文化的深远价值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的氛围与气质,是一所学校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一所真正的好学校,最大的吸引力是她的文化,人们进入这所学校,不仅仅是学取知识,更是感受这里的文化气象,接受这里的文化熏陶,因为知识学取有很多途径,文化气象和文化熏陶则只有好学校才有。

    我们参观的学校无论哪所学校的教室及其楼道,都会给我们极大的视觉冲击。当你置身于这些校园,总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与氛围在不断地感染着你,这种极大地影响着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的东西,就是文化。

    在参观的中小学中,每个教室给我们的印象是布置的特别丰富,基本上每一面墙都用起来,尤其在小学生的教室中尤为明显,色彩非常丰富,具体形象的材料特别多,并且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与对方学校的老师研讨中发现,他们的学生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走读”上课,即没有固定的教室,要到不同学科的教室去上课,而每门学科的教师是固定在教室里不动的,他的办公室都在教室的一角。这为布置教室环境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各门学科的教师可以把符合自己学科特点与教学需要的材料布置到教师里,而且可以把学生的作品都陈列布置起来。除了与学科紧密结合,学生的作品体现其中,可以让学生与教室环境互动外,他们的许多教室的布置还强调规则及个性品质的养成,学生可以实实在在依据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生处于这样的教室环境中,互动中可以借鉴其他学生的作品、可以吸收激励其前进的至理名言、可以获取前进的方向性指导,这样的环境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眼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成人和成才的教师才能创设出来的。重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个案,在参观的其他学校的艺术教室、计算机教室以及图书馆中,都是这样的布置,让人折服教师的专业与敬业。对规则意识及个性品质的教育渗透在每个学科教室中,没有德育处,没有德育老师,也没有所谓的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但美国孩子讲求规则是世界各国中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这与它渗透性、随机性的“浸润式”教学方法不无紧密相关。

    三、坐在大学课堂,从学生视角寻找教学原点

    从9月11日至9月15日,在加州长滩州立大学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密集培训。11日,San Bolkan作了课堂中领导力的转型的讲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大家的启发很大。他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像我们生动有效的讲述了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教师领导力的转型。首先他阐述了教师传授中的三个障碍,分别是语义障碍、声音的嘈杂、知识的诅咒,这些影响了我们的把真实的意义传达给学生,要想实现真实的意义传达需要有绝对的主导权及友善传达。对如何在课堂中实现高效交流,我们要做到清晰、准确的表达,添加意义,激励学生。他本人也以自己出色的表现告诉我们课堂中教师如何以自己的自信与友善,牢牢把握课堂的主导权,实现了课堂领导力的转型。12日,Karber 教授作了美国K-12教育体系的讲座,并介绍了加州教育与美国教育。13日,Toni教授则根据我们30位学员关注的问题作了课堂教学与管理的讲座,教学形式更加接近美国式课堂教学,开展若干的活动,引导我们参与其中,领略美国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形式多样,容易接受。14日下午,苏智欣博士作为中美教育的比较与思考,对中美基础教育进行了全面比较,中美教育各有所长,让我们对中国基础教育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我们客观的认识中国教育,取长补短,发展中国教育有了一定的参考价值。15日,吴仲和博士作了教学质量评估的标准与执行的讲座,吴教授的讲解使我们对美国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深刻,特别是对美国教育的三大原则:多元、公正、平等的讲解深入浅出,给大家留下的影响最为深刻。其教育的宗旨是合格公民教育,先做人,在做事,发人深省。反思我们的教育现在过侧重于选拔、筛选功能,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功能弱势,无疑让我们认识更深刻了。

    苏教国际为我们安排的培训课程内容丰富,有针对性,让我们从做教师和做学生两个视角打开眼界,重新回到“未知的状态”寻找教学的起点和原点。又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我们的观念,对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我们会带着培训成果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相信来自全市中小学的30位教师一定能为淮安的、江苏的、中国的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须讳言,如果将教育置于“真空”,脱离社会、文化背景去探讨教育是没有意义的。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教育体制不同、教育模式也不同。教育模式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长期在中国古老传统文化浸染下的中国人,形成了谦逊与内敛的性格。这种性格反映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即老师关注学生的缺点,希望通过弥补不足来完善学生品格,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美国第一代拓荒者开垦这块新大陆时那种对征服与梦想的追求传承下来,形成了美国的文化传统,体现在教育中即崇尚民主、张扬个性,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欣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两种教育模式各有优势。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些做法特别是包含在其中的一些教学观念,还是很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借鉴的。两国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土壤和体制观念,但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事却都是一份直面人生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也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相信此次美国之行的所见所感一定会成为我们教育生涯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在这次学习考察中,更多的是引发了我们对教育本真的思考: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固然值得我们借鉴,但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必须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相结合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教育的道路。现实的教育弊端要我们去革除,但我们不能抛弃历史,孤立去看问题。可能追根溯源,回归教育本真才是教育最好的出路!

    海纳百川,知己知彼,我们中国教育腾飞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