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时差和一位迈入留学新生活的小伙伴聊天,她表示,在经过近半个月的学习后,感觉寄几有点不相信寄几了。熬夜啃书啃书啃书,课业多多的,心里累累的。
正在留学生活中的你们,是不是跟干货菌的小伙伴一样,正处于焦躁中?难道是因为我自身的原因: “是我不够优秀”“还是我适应力不够强,太脆弱了”。当你有这些经历和感受的时候,先不要自责,很可能不是你的“内在原因”导致的,来听干货菌细细叨叨在留学中文化适应的话题。
从心理学上说,文化适应差不多是每一个跨文化的人都要经历的事情,再正常不过,而且它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离开已经习惯熟悉的环境和圈子,跨文化适应成了每一个留学生抵达异国他乡要学会的第一件事情。有的人会纳闷为什么自己的文化适应和别人的文化适应表现得不一样?
学者们(Evans & Zaka, n.d.)曾经提出过,文化适应有四个不同的阶段,简单的概括为:
蜜月期 (Honeymoon)
文化冲击 (Cultural Shock)
混乱期(Anomie)
适应期 (Assimilation/Adaptation)
蜜月期:刚到异国,生活到处都是全新有趣的,你对未来产生了无限憧憬,开始想象在这个国家完全不同的生活。
文化冲击:开始想家或者渴求陪伴,觉得焦虑,困惑,孤独,无助,不开心,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是被隔离的,在这个国家觉得自己更像一个局外人或者观察者,有时候宁可自己一个人也不想跟本土人说话或交往。
混乱期:情况好像好些了,开始更适应新的国家和文化了,但有时候也很想家和国内的朋友。但是有时候回国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属于中国,也不属于另一个国家。嗯,相信你回国之后,会有一些不适用的地方吧,这可能就算其中的一种表现呢。
适应期:情绪基本上可以达到平衡,意识到原来文化和新的文化都有优点和不足,能接受原有的文化和新文化对自己的影响。
因为个体不同,有些人可能不需要经历这每一个时期,或者很快地跳过了某一个时期。刚留学不久的你现在可能正处于文化适应期前的某一个时期,也请放松心态,享受当下。
整理了一些应对留学初期不适应和想家的实用心理战tips:
1. 了解学校各种association,参加新生的活动(e.g. orientation,学生会,中国留学生组织),大家一起聊天吃饭,就不会很想家
2. 装饰新房间,点缀心情
3. 多和家人或者好朋友视频
4. 和室友/朋友结伴去熟悉校园、图书馆、商场,博物馆,或者一起看场电影
5. 搜索附近的美食,小馆,有意思的小店
6. 争取每天给自己定1-2个要完成的目标,转移注意力
7. 线上平台。点开“苏教国际”公众号,和干货菌聊一聊